【落井下石是什么意思】“落井下石”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或遭遇不幸时,不仅不给予帮助,反而趁机进一步打击、损害对方。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落难时落井下石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落井下石 |
拼音 | luò jǐng xià shí |
出处 | 出自《新唐书·柳宗元传》:“今人之相为,以利合者也,其势一变,则相弃如土。”后世多用“落井下石”来形容对人的伤害行为。 |
释义 | 在别人已经陷入困境时,不但不帮助,反而趁机加以打击或伤害。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的行为。 |
近义词 | 落井投石、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
反义词 | 雪中送炭、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落井下石”最早见于唐代的文献中,原意是比喻在别人掉进井里时,再往井里扔石头,使对方更加危险。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广泛用于描述人在他人倒霉时继续加害的行为。
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让人联想到一种无情无义的态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尤其是在批评某些不负责任、冷酷无情的行为时。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工作场合 | 同事失业后,上司不仅不帮忙推荐工作,还四处散布谣言,这是典型的落井下石。 |
家庭关系 | 父母在孩子生病时没有照顾,反而责骂孩子,这种行为也可称为落井下石。 |
社会现象 | 在某人遭遇诈骗后,有人趁机骗走他的财物,这也是落井下石的表现。 |
四、总结
“落井下石”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强调在他人处于弱势或困难时,不应趁机加害,而应给予帮助和支持。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善良和同理心,在面对他人困境时,选择善意而非冷漠或伤害。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