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财产归属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法律问题。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共同取得、共同管理或共同使用的财产。这些财产在离婚时通常需要依法进行分割。
为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以下将从定义、范围、法律依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什么是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指的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通过劳动、投资、继承或赠与等方式获得的,属于双方共同所有的财产。这类财产在婚姻关系终止时(如离婚),原则上应由双方协商分配;协商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婚前个人财产、婚后明确约定为一方所有的财产,以及法律规定不属于共同财产的财产,都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
以下是常见的夫妻共同财产类型:
类型 | 内容说明 |
工资、奖金 | 婚姻期间夫妻双方的工资、奖金等收入 |
生产、经营收益 | 夫妻一方或双方共同经营所得的利润 |
知识产权收益 | 婚姻期间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带来的经济利益 |
继承或受赠的财产 | 婚姻期间继承或接受赠与所得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 |
投资收益 | 如股票、基金、房产增值等婚后投资所得 |
其他共同财产 | 如家庭共同生活所用的物品、车辆等 |
三、法律依据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
>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
>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
>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
>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
>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
>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了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包括婚前财产、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等。
四、总结
夫妻共同财产是婚姻关系中的重要法律概念,涉及财产分配、离婚处理等多个方面。了解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有助于夫妻双方在婚姻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在实际生活中,建议夫妻双方在结婚前后就财产归属进行沟通和约定,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表:夫妻共同财产一览表
财产类型 | 是否属于共同财产 | 说明 |
工资、奖金 | 是 | 婚姻期间所得 |
房产增值 | 是 | 若为婚后共同还贷或共同使用 |
股票、基金 | 是 | 婚后投资所得 |
遗产(无特别约定) | 是 | 婚姻期间继承的 |
个人婚前财产 | 否 | 婚前已取得 |
明确赠与一方的财产 | 否 | 如父母明确赠与一方 |
因身体受伤获得的赔偿 | 否 | 属于个人财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具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现实操作性。理解并合理规划夫妻财产,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