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又称什么】《新修本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药学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医学意义。它不仅在当时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后世的本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相关内容。
一、
《新修本草》是唐代时期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药学典籍,由政府组织编写,内容涵盖了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用法等。它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修订,成为当时最权威的药物学文献之一。由于其内容详实、分类科学,被后人称为“唐本草”。
此外,《新修本草》还首次系统地收录了大量外来药物,反映了唐代对外交流的广泛程度。书中不仅包括中原地区的药材,还有来自西域、南洋等地的药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的内容体系。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正式名称 | 《新修本草》 |
别称 | 唐本草、《唐本草》 |
编撰时间 | 唐代(约公元659年) |
编撰机构 | 唐代朝廷组织 |
编撰者 | 苏敬等多位医药学者 |
内容特点 | 系统整理药物信息,新增外来药物,分类明确 |
历史地位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
影响 | 对后世本草学发展影响深远,为《证类本草》等后续著作提供基础 |
三、结语
《新修本草》作为中国古代医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不仅体现了唐代医学的高度发展,也展示了当时社会对外交流的广度。它的别称“唐本草”更是突出了其时代背景和官方性质。通过对其内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古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