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后一句简介】“厚德载物”出自《周易·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具备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德行,能够包容万物、承载重任。其后一句“自强不息”则与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的重要理念。
一、
“厚德载物”是儒家思想中对个人品德的极高要求,意指人应具备深厚道德,如同大地般承载万物。而“自强不息”则强调不断自我提升、不懈努力的精神状态。两者结合,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内修外行”的完整人格观。
在现代社会,“厚德载物”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包容力、责任感和领导力;“自强不息”则鼓励人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二者共同构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二、对比表格
项目 | 厚德载物 | 自强不息 |
出处 | 《周易·象传》 | 《周易·象传》 |
含义 | 强调内在德行,如大地般承载万物 | 强调持续努力,如天道般不断运行 |
核心思想 | 宽容、责任、包容 | 勤奋、坚持、进取 |
精神内涵 | 修身养性,注重品德 | 持续进步,追求卓越 |
现代应用 | 用于形容有担当、有格局的人 | 用于鼓励奋斗精神、不断突破自我 |
文化意义 | 体现儒家“仁”的思想 | 体现儒家“志”的精神 |
通过“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结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代先贤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能从中汲取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智慧。这两句话不仅是文化经典,更是指导我们立身处世的重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