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什么意思】“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批评浪费资源、破坏珍贵物品的行为。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意思是说商纣王残暴无道,不仅伤害百姓,还糟蹋上天赐予的宝贵之物。
一、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暴殄天物 |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 出处 | 《尚书·武成》 |
| 释义 | 暴:损害;殄:灭绝;天物:上天赐予的珍贵之物。指任意糟蹋、浪费宝贵的资源或物品。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浪费行为,常作谓语、宾语使用。 |
| 近义词 | 浪费、挥霍、糟蹋 |
| 反义词 | 珍惜、节约、爱护 |
| 使用场景 | 批评浪费食物、资源、艺术品等行为时使用。 |
二、成语详解
“暴殄天物”中的“天物”指的是自然界的产物或人类创造的宝贵财富,如粮食、珍宝、艺术品等。而“暴殄”则是指滥用、毁坏、浪费。因此,“暴殄天物”强调的是对这些宝贵资源的不珍惜和破坏行为。
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教育材料中,用来警示人们要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三、使用示例
1. 日常生活:
- 他每次吃饭都只吃一半就倒掉,真是暴殄天物。
- 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不能暴殄天物。
2. 社会现象:
- 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大量制造一次性用品,造成严重浪费,这是典型的暴殄天物。
- 在一些地方,农田被荒废,粮食被浪费,这种行为令人痛心,简直是暴殄天物。
3. 历史背景:
- 商纣王因暴殄天物、残害百姓,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成为后人警醒的反面教材。
四、延伸思考
在现代社会,随着资源日益紧张,“暴殄天物”的现象愈发受到关注。无论是食物浪费、能源消耗还是文化资源的破坏,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珍惜的习惯,避免成为“暴殄天物”的一员。
通过了解“暴殄天物”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与保护的理念,让每一份资源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