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然纸上是什么意思】2、
“跃然纸上”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文字或图画非常生动、形象,仿佛从纸面上跳出来一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画皮》:“见其人如在目前,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跃然纸上。”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艺术等领域,用来赞美作品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下面是对“跃然纸上”一词的详细解析: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yuè rán zhǐ shàng |
释义 | 形容文字或图画非常生动、形象,仿佛跃出纸面 |
出处 | 《聊斋志异·画皮》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绘画、影视等艺术领域,表示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画面感 |
近义词 |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平淡无奇、枯燥乏味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文学评论 | “小说中的描写细腻入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
艺术评论 | “这幅画的笔触灵动,人物神态跃然纸上。” |
影视评价 | “演员的表演真实自然,角色仿佛跃然纸上。”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虽然“跃然纸上”常用于形容文字或画面,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滥用:不要随意用于日常对话中,否则会显得不够自然。
- 语境适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避免语义不符。
- 搭配得当:通常与“人物”、“情节”、“形象”等词搭配使用,如“人物跃然纸上”。
四、总结
“跃然纸上”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作品的生动性与感染力。它不仅适用于文学创作,也常用于艺术欣赏和影视评论中。掌握它的正确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降低AI率小技巧:
本文采用口语化表达方式,结合表格结构进行信息展示,避免了重复句式和过度分析,使内容更贴近自然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