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原文及翻译】一、
《刑天舞干戚》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是古代神话中一段极具悲壮色彩的描写。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刑天”的巨人,因与黄帝争斗失败,被斩首后仍不屈服,以乳为目、脐为口,继续挥舞干戚(古代兵器),象征着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
该段文字虽短,但寓意深远,常被用来形容顽强不屈、至死不渝的英雄气概。本文将提供原文、翻译,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刑天与帝争神,帝杀之。 | 刑天与黄帝争夺天神之位,黄帝杀了他。 |
处于东海之上,溺死,不得复上。 | 他被杀死在东海之上,灵魂无法再回到天上。 |
常衔干戚而舞。 | 他常常拿着干戚(武器)跳舞。 |
行年九千岁,其名曰刑天。 | 他活了九千岁,名字叫刑天。 |
三、内容说明
1. “刑天”含义:
“刑天”并非人名,而是“刑”与“天”的组合,意为“触犯天命”,象征反抗权威、挑战命运的精神。
2. “干戚”象征意义:
干戚是古代的一种战斧类武器,代表战斗与力量。刑天即使失去头颅,仍不放弃战斗,表现出极强的意志力和不屈精神。
3. 文化内涵: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人对“勇”与“志”的崇尚,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无不为”的哲理——即使失败,也要坚持自我。
四、结语
《刑天舞干戚》虽然简短,却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它不仅是神话传说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通过本文的原文与翻译对照,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段文字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