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啥意思】“始作俑者”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个事件的发起者或最初导致问题的人。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带有贬义,但其本意并非完全负面,而是强调“首创”这一行为本身。在现代语境中,它多用于批评那些率先引发不良后果的人。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始作俑者 |
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含义 | 最先做某件事的人,尤其是指引发问题或不良后果的首倡者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表示对引发问题者的批评 |
近义词 | 首创者、发起人、罪魁祸首 |
反义词 | 跟随者、效仿者、后来者 |
二、词语来源与演变
“始作俑者”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最先制作殉葬用的陶俑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里“俑”是指古代陪葬用的陶制人像,而“始作俑者”原意是“第一个制作俑的人”,孔子借此表达对这种残忍做法的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始作俑者”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用来指责那些首先做出不道德或有害行为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不良行为 | “这起事故的始作俑者是谁?我们必须查清楚。” |
描述历史事件 | “他虽然是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但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
日常对话 | “别总想着当始作俑者,事情搞砸了谁来收拾?” |
四、常见误区
- 误用为褒义:有些人误以为“始作俑者”是褒义词,其实它通常带有贬义。
- 混淆“首创”与“责任”:虽然“始作俑者”有“首创”的意思,但它更强调的是“引发问题的责任”。
- 忽略出处背景:不了解“俑”的含义和孔子的原意,容易误解成语的真实含义。
五、总结
“始作俑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现多用于批评那些率先引发问题或不良后果的人。理解其本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个词。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始作俑者 |
含义 | 引发问题的首倡者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 |
重点 | 强调“首创”与“责任”并存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始作俑者”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对“行为后果”重视的一种体现。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