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二岁而孤原文及翻译】一、
《范仲淹二岁而孤》是一篇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早年经历的短文,主要讲述了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立志报国的故事。文章虽短,却生动展现了范仲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远大的志向,是后人学习其品德与精神的重要资料。
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叙述了范仲淹的成长背景及其早期求学经历,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他的刻苦与志向。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郑氏,寄居于朱氏。 | 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带着他寄居在朱家。 |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 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国家和天下的责任放在心上。 |
见人读书,辄问其书,或讽诵之。 | 看到别人读书,就询问书的内容,有时还背诵出来。 |
母叹曰:“汝今若此,异日必成大器。” | 母亲感叹道:“你现在这样,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有作为的人。” |
及长,游学四方,尝寄食于僧舍。 | 长大后,他四处游学,曾经寄住在寺庙里。 |
食不给,日啖粥一盂,而诵书不辍。 | 吃饭不够,每天只吃一碗粥,但读书从不停止。 |
时人皆笑其贫,而仲淹益自励。 | 当时的人都嘲笑他的贫穷,但他更加自我勉励。 |
后举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正。 | 后来考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号“文正”。 |
三、结语
《范仲淹二岁而孤》虽然篇幅简短,但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记录了范仲淹的早年生活,更体现了他不畏艰难、立志成才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始于少年时期的坚持与努力。范仲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大志、勤奋不懈,终将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