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的用法和例句初中语文部编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者”与“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助词,常用于句末或句中,起到强调、判断或解释的作用。它们虽然单独使用时意义不明确,但组合在一起时,往往能表达出一种肯定、判断或说明的语气,尤其在文言文的句式中非常常见。
一、基本用法总结
用法 | 说明 | 示例 |
表示判断 | “者”表示某种人或事物,“也”加强判断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的”。 |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
强调主语 | 在句中起强调作用,使句子结构更清晰。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
说明原因 | 有时“者”可表示原因或条件,“也”则用于收尾,增强语气。 |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也。——《孟子》 |
表示列举 | 用于列举多个对象,后加“也”以作总结。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孟子》 |
二、典型例句分析
句子 | 出处 | 释义 | “者也”作用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人的行为。 | “者”指代前面提到的两种人,“也”表示判断 |
陈涉者,阳城人也。 | 《史记·陈涉世家》 | 陈涉是阳城人。 | “者”引出人物,“也”加强判断语气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韩愈《师说》 |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 “者”引出主语,“也”加强判断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史记·鸿门宴》 | 现在人家有大功劳却去攻击他,这是不讲道义的。 | “也”用于句末,表示判断或结论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张岱《湖心亭看雪》 | 问他姓名,是金陵人,寄居在这里。 | “也”用于句末,补充说明 |
三、学习建议
1. 结合语境理解:文言文中的“者也”多依附于上下文,需结合整句话来理解其含义。
2. 注意句式结构:常见“者……也”结构多用于判断句,帮助学生识别文言文中的逻辑关系。
3. 积累经典篇目:如《论语》《孟子》《史记》等,这些作品中“者也”的使用较为频繁,有助于掌握其用法。
4. 对比现代汉语:将“者也”结构与现代汉语的“是……的”进行对比,有助于理解其语法功能。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者也”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