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成语解释】“期期艾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邓禹传》。原意是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后来也用来形容人胆小、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这个成语常用于描写人物在表达时的紧张或不自信状态。
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期期艾艾 |
拼音 | qī qī ài ài |
出处 | 《后汉书·邓禹传》 |
原意 | 形容说话结巴、不流利 |
引申义 | 表示人胆小、说话吞吞吐吐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 |
近义词 | 结结巴巴、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
反义词 | 理直气壮、口若悬河、能言善辩 |
成语故事(简要)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周举的大臣,他性格刚直,为人正派。有一次,他在朝堂上与另一位大臣辩论,对方说话非常流利,而周举却因为紧张而说话结巴,连说“期期”、“艾艾”,因此被后人称为“期期艾艾”。
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流利、结巴,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胆小怕事、不敢直言的形象。
使用场景举例
- 文学作品中:如小说中描写一个胆小的人物说话时,常用“期期艾艾”来形容。
- 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发言时,因紧张而说话不连贯,旁人可能会说他“期期艾艾”。
- 影视剧中:一些角色为了表现其性格特点,也会使用“期期艾艾”来增强人物形象。
注意事项
1. “期期艾艾”虽然常用于形容说话不流利,但更强调的是心理状态,而非单纯的口吃。
2. 在正式场合中,应避免使用该成语来形容他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3.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和文学描写,口语中较少使用。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期期艾艾”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