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原文及翻译】一、
“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该诗描绘了诗人夜泊枫桥时所见的秋夜景色,以及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其中“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句,点明了地点,也带出了寒山寺这一著名佛教寺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诗句赏析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原文及翻译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枫桥夜泊》 |
作者 | 张继(唐代诗人) |
原文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翻译 |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花洒满天空; 江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映照着我忧愁的睡意。 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中, 半夜里传来的钟声,飘到了我的船上。 |
出处 | 《全唐诗》 |
创作背景 | 张继在安史之乱后南游,夜宿枫桥,借景抒情,表达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主要意象 | 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等,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秋夜氛围。 |
文化意义 | 寒山寺因这首诗而闻名,成为苏州的重要文化地标之一,亦是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之一。 |
三、诗句赏析
1. “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描绘出一个寂静而凄凉的夜晚。月落暗示时间已深,乌啼则增添了夜晚的幽静感,霜满天更加强调了环境的寒冷与孤寂。
2. “江枫渔火对愁眠”
江边的枫叶和远处的渔火,与诗人孤独的心境相呼应。这里的“愁眠”不仅表达了诗人旅途的疲惫,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
3.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后两句点明地点,同时以“夜半钟声”作为全诗的亮点,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禅意与悠远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四、寒山寺简介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南朝梁代(约公元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在此隐居修行而得名。该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张继的这首诗让寒山寺声名远播,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瞻仰。
五、结语
《枫桥夜泊》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古诗,它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旅途中常见的孤独与思乡情绪。而“姑苏城外寒山寺”作为诗中的一句,更是让这座古老的寺庙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张继的其他作品或寒山寺的历史文化,欢迎继续阅读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