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毫是什么意思】“明察秋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观察细致、目光敏锐。但其中的“毫”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是“毛发”的意思。其实,“毫”在这里并不是指毛发,而是有更具体的含义。
一、成语释义
成语: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比喻目光敏锐,能看清极细微的事物。常用于形容人观察力强,对细节非常注意。
二、“毫”的具体含义
在“明察秋毫”中,“毫”指的是动物尾巴上的细毛,尤其是牛尾的细毛。古人常用“毫”来表示极小的单位,比如“一毫”就是极小的一点点。
- “秋毫”:秋天鸟兽新长出的细毛,极其纤细。
- “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最细小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楚,比喻观察力极强。
三、总结对比表
词语 | 含义 | 常见误解 | 正确解释 |
明察 | 清楚地看到 | 仅指“明白地看” | 强调观察力强,看得清楚 |
秋毫 | 秋天的细毛 | 误以为是“毛发” | 指极细小的毛,象征细微之处 |
毫 | 动物尾部细毛 | 简单理解为“毛” | 是古代表示极小单位的词 |
四、延伸说明
“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为: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意思是:眼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却看不见一车柴火。这句话用来讽刺那些只关注小事、忽略大事的人。
五、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可以用“明察秋毫”来形容一个人观察细致、思维缜密。例如:
- 他做事总是明察秋毫,从不放过任何细节。
- 这位侦探明察秋毫,总能在案发现场找到关键线索。
通过了解“明察秋毫”中“毫”的真实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用法,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古汉语中“毫”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