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什么意思】“放浪形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非常自由、不拘一格,甚至有些放纵、不守规矩。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文人或艺术家的个性,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
下面是对“放浪形骸”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放浪 | 指行为放纵、不受拘束 |
形骸 | 指身体、形体,也可引申为外在表现 |
整体含义 | 指人的行为举止放纵、不拘礼法,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不被世俗规范所束缚的状态 |
二、出处与用法
内容 | 解释 |
出处 | 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王衍)性好清谈,每与人言,未尝及世事,惟说玄理。时人谓之‘清谈’,而其人则曰:‘吾不以世务为意,但放浪形骸而已。’”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文人、艺术家或有个性的人,强调其自由不羁的性格 |
语境 | 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有时也含贬义,视语境而定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放荡不羁、逍遥自在、随心所欲 |
反义词 | 矜持内敛、循规蹈矩、谨言慎行 |
四、使用示例
- 他一生放浪形骸,不愿受世俗礼教束缚。
- 古代文人中不乏放浪形骸之士,如李白、陶渊明等。
- 虽然他性格放浪形骸,但在关键时刻却非常可靠。
五、总结
“放浪形骸”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成语,既表达了对自由、个性的追求,也隐含了对传统礼教的某种反抗。它常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用来形容那些不拘小节、追求精神自由的人。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曲解其原意。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放浪形骸”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