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已成舟的下一句是什么意思】“木已成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挽回。它常用于形容某些事情已经定局,不能再改变或逆转。那么,“木已成舟”的下一句是什么呢?这句话的完整表达是:“木已成舟,不可挽回。”也就是说,事情一旦发生,就难以改变。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及其含义,下面将通过加表格的形式,对“木已成舟”的来源、含义、用法以及下一句进行详细说明。
一、
“木已成舟”出自古代典故,最早见于《晋书·陶侃传》中的一句话:“木已成舟,不可复折。”意思是木头已经被做成船了,不能再折断。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比喻事情已经完成,无法更改。
“木已成舟”的下一句是“不可挽回”,强调事情一旦发生,便无法改变。因此,这个成语常用于劝人接受现实,不要徒劳地试图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木已成舟”来形容某种结果已经无法改变,比如项目失败、关系破裂等,提醒人们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全称 | 木已成舟 |
来源 | 出自《晋书·陶侃传》,原句为“木已成舟,不可复折”。 |
含义 | 比喻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或挽回。 |
下一句 | 不可挽回 |
用法 | 常用于劝诫他人接受现实,不要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 |
近义词 | 事已至此、无可奈何 |
反义词 | 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实,强调其不可逆性。 |
三、结语
“木已成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提醒我们,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与其懊悔和抱怨,不如冷静应对,寻找新的出路。而“不可挽回”则是对这一道理的进一步强调,让我们学会接受现实,珍惜当下。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木已成舟”的含义及其下一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