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驾齐驱释义】“并驾齐驱”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并驾齐驱,不相上下。”原意是指两匹马一起拉车,跑得一样快,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分高下,可以并列或同时进行。
在现代汉语中,“并驾齐驱”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人或单位在发展、竞争或合作中处于同等水平,彼此不相上下,共同前进。它强调的是平等和同步发展的关系。
“并驾齐驱”一词源自古代文献,本义是两马并排拉车,后来引申为双方或多方在某一方面势均力敌、同步发展。该成语多用于描述竞争、合作或对比的情境,强调平等与同步性。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并驾齐驱释义一览表
词语 | 并驾齐驱 |
拼音 | bìng jià qí qū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两马并行,速度相同 |
引申义 | 双方或多方实力相当,共同发展 |
使用场景 | 描述竞争、合作、发展等方面 |
同义词 | 齐头并进、平分秋色、不分伯仲 |
反义词 | 望尘莫及、遥不可及、落后于人 |
例句 | 两国经济持续发展,呈现出并驾齐驱的态势。 |
注意事项 | 不宜用于单方面的发展或明显落后的比较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并驾齐驱”不仅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更是一个在现代语境中广泛应用的表达方式。正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