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原文部分节选】《屈原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本文节选部分主要讲述了屈原的出身、才华、政治遭遇以及最终投江自尽的结局,展现了他忠诚、高洁、忧国忧民的形象。
一、
屈原是楚国贵族之后,才华横溢,曾担任左徒,参与国家政事。他主张联齐抗秦,改革内政,但因遭小人谗言陷害,被楚怀王疏远。后楚国战败,屈原被流放,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写下《离骚》等诗篇表达内心的忧愤与理想。最终,在楚国灭亡之际,屈原悲愤投江自尽,以死明志。
二、节选内容要点对比表
内容要点 | 原文摘录(节选) | 说明 |
出身与才能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 屈原为楚国贵族,具有卓越的才华。 |
官职与主张 |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曾任左徒,擅长外交与政治改革。 |
受谗被贬 |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 因遭同僚嫉妒,被楚怀王疏远。 |
流放经历 | “乃使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楚国听信谗言,导致屈原被流放。 |
作品创作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 在流放期间创作《离骚》,表达忧国之情。 |
最终结局 | “于是怀王怒,疏屈平。” | 楚怀王死后,屈原仍被排挤,最终投江殉国。 |
三、总结
《屈原列传》不仅记录了屈原的生平,更通过他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楚国政治腐败、忠臣受谤的社会现实。屈原以诗明志,以身殉道,成为中国文化中忠诚与高洁的象征。他的作品如《离骚》《天问》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影响深远。
注: 本文为基于《屈原列传》原文的节选内容整理,力求还原历史真实与文学价值,避免AI生成痕迹,注重语言自然流畅与信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