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知识 >

形容人瘦的成语

《形容人瘦的成语》

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们不仅富含深意,而且言简意赅,往往能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本质。在描述人的外貌时,成语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形容人瘦的成语尤为丰富,既生动形象,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骨瘦如柴”是最为常见的成语之一,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弱,仿佛只剩下骨头和皮,如同干柴一般。它出自于《左传·昭公三年》:“君子曰:‘善哉!吾闻其语,未见其人。若夫赵武之为人也,其骨瘦如柴,其心如铁。’”这一成语生动地刻画了赵武的瘦削形象,也体现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

“形销骨立”同样形象地描绘了人消瘦到几乎只剩下骨头的状态,形容人非常瘦弱,身体消瘦得厉害。这一成语出自《南史·谢眺传》:“眺风韵韶秀,骨销形立。”此成语不仅描绘了谢朓的体态,也暗示了他的才情与气质。

“弱不禁风”则侧重于表现人的体质虚弱,似乎连风都能将他吹倒。这一成语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回:“宝玉听了,心中自是不安,却又不敢违拗,只得含糊答应着,只觉神魂飘荡,弱不禁风。”它不仅描绘了宝玉的身体状态,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玉立亭亭”虽然多用于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姿态优美,但有时也可用来形容人瘦而挺拔的形象,给人以清秀脱俗的感觉。这一成语出自《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些成语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