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TMDU) 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详细分析牙周炎随时间的发展情况。
以牙周炎为代表的牙周病是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影响着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成年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是由于牙齿周围组织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而发生的。
随着病情恶化,牙龈开始脱落,露出牙根和骨头。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着全球人口寿命的延长,对其根本原因和发展有深入的了解非常重要。
在 2024 年 3 月 28 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中,TMDU 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通过改进广泛使用的研究牙周炎的动物模型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直接研究人类牙周炎具有挑战性。因此,科学家经常求助于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研究。例如,“小鼠结扎诱导的牙周炎模型”自 2012 年推出以来,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这种情况背后的细胞机制。
简而言之,在该模型中,通过将丝线结扎到小鼠模型的磨牙上,从而诱导牙菌斑积聚,从而人为诱发牙周病。虽然方便有效,但该模型未能捕捉到牙周炎的完整情况。
“尽管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但由于技术和定量限制,分析通常仅针对牙龈样本进行,”主要作者刘安浩先生表示。“这种采样策略限制了从这些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因此需要允许同时分析所有组织成分的方法。”
为了解决这一限制,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改良的结扎诱发牙周炎模型。他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单结扎方法,而是在雄性小鼠的左上磨牙上使用了三重结扎方法。这种策略扩大了骨丢失的范围,而不会造成第二磨牙周围的严重骨破坏,从而增加了不同类型牙周组织的产量。